金融

8家A股上市银行2023年“成绩单”亮相 整体业绩喜忧参半

2024年02月07日 | 查看: 65091

首批A股上市银行晒出2023年“成绩单”。

截至2月6日,招商银行、中信银行等8家上市银行披露了2023年业绩快报。其中,8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,5家银行营收实现同比增长,多家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优化。

整体业绩预喜,但也有挑战——部分上市银行去年营收出现负增长。对于2023年的上市银行业绩表现,业内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,银行利润增长表现坚挺,展现了较强的韧性,但受净息差持续收窄、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走弱等因素影响,营业收入仍承受着不小的压力。

“增利不增收” 业绩预喜背后营收分化

从已披露的2023年上市银行业绩快报来看,8家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增长,5家银行营收实现同比增长。

其中,杭州银行、齐鲁银行和青岛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,同比增速分别为23.15%、18.02%和15.11%,长沙银行、中信银行、兰州银行、招商银行、厦门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也超过6%;长沙银行、齐鲁银行营收增速超8%。

但部分上市银行业绩“增利不增收”——净利正增长,营业收入实现负增长。具体来看,2023年,厦门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.84%,中信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.60%,招商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.64%。

对于业绩“增利不增收”,银行业人士向记者分析称,一些上市银行2023年营业收入负增长,主要是受“净息差持续收窄,金融资产收益下降”和“财富管理业务承压,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走弱”两大因素拖累。但它们同时控制营业支出,叠加信用减值损失回落,增厚了净利润水平。

净息差持续收窄是反映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。光大证券预测,2023年银行业净息差较前三季度收窄4个基点左右,收窄幅度略大于上年同期3个基点左右的水平,全年息差收窄幅度预计在25个基点左右,年末中枢降至1.68%附近。

申万宏源证券预计,2023年上市银行营收同比下滑0.7%,其中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拖累营收表现。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,营业收入继续呈现“城农商行>国有行>股份行”的趋势。展望2024年,预计受贷款重定价等因素影响,行业营收还将全面承压。

稳扎稳打 资产质量持续优化

在面临净息差收窄等行业共性难题的背景下,2023年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优化,有7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行。其中,厦门银行和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最多,分别下降0.1个百分点和0.09个百分点。

“不良贷款率呈下降趋势,这既有银行贷款投放快速增加导致分母扩大的因素,又有银行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不良贷款催收、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等,降低了不良贷款余额导致分子缩小的因素。”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记者。

去年以来,多家银行积极加强资产质量管控,提升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。“控制风险,就是减少成本。”一家城商行人士表示,该行2023年持续完善全面、全员、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;在业务准入层面,实施统一授信政策;在风险识别层面,滚动开展行业研究;在业务审批层面,实行独立授信审批。

申万宏源证券表示,近年来银行营收利润增速剪刀差持续扩大,本质源于上一轮不良暴露周期后银行存量包袱逐步出清,信用成本趋于回落。其判断,2024年银行资产质量将保持平稳,但随着地产、化债、零售消费类等风险影响扰动,不良生成率或有上行压力。

2024年怎么干?多家银行“划工作重点”

在晒出2023年“成绩单”的同时,有不少银行披露了2024年经营工作重点,主要聚焦“稳定资产质量”和“优化金融资源供给”。

近日,农业银行部署全年重点工作,强调确保资产质量稳定是“三稳”工作总要求的首要任务。具体来看,农业银行表示,要精准稳慎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,前瞻防范重点领域风险,运用新手段新模式做好普惠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。

记者获悉,开年以来,已有银行开展实质风险摸排,以便及时预防、化解相关风险。“现阶段,中小微客群抗风险能力相对偏弱。我们进行风险摸排后发现,相关业务以抵押方式为主,整体风险可控。”华东一家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2024年该行将进一步调整授信政策和审批策略,加强各项业务的跟踪监测和检查频率,预计资产质量将继续保持平稳态势。

中国银行表示,将围绕做好“五篇大文章”,优化金融供给、提升服务质效;支持扩大有效需求,助力经济稳健增长;发挥综合化经营特色,积极构建协同顺畅的高质量综合服务体系。

平安银行近期亦表示,坚持“零售做强、对公做精、同业做专”战略方针不动摇,做到总行赋能、做实分行经营主体责任。光大银行称,将加大科技转型力度,关注社区养老、医疗改革、助残金融服务等特色领域,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。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柴峥】
    阅读下一篇:
      深度观察
      • 新华全媒头条丨长空利剑——记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
      • 财经观察丨中华老字号上“新”,新在何处?
      • 新华全媒+丨“奔向新一年”:二八大杠上的快乐“烤”生
      • 港澳连线丨全面恢复通关周年 香港发展欣欣向荣
      • 追光丨又见面了,全红婵和陈芋汐
      • 新华调查丨警惕“虚假投资电影”新型骗局
      • 热点问答丨智利林火伤亡缘何如此惨重
      • 千里界碑行·走边境 看振兴
      • 极寒之城·燃冬丨奔跑吧 老王

              推荐阅读:

              中国车联网创新为智能汽车扎紧“安全带”

              利好政策护航 碳金融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

              “股贷”联动共促科技创新 建设多元化接力式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备受期待

              国产AI芯片评测“智越计划”启动

            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将常态化经营 个人养老金产品有望扩容

              六大行三季报出齐 发布会聚焦这些热点

              2023印刷创新发展论坛举办

              积极推进产品创新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

              消费贷“价格战”硝烟再起 银行需加强风险防控能力

              华北重要输电通道地表形变监测完成

              关键词: